
这本画册荟萃了艺术家戈壁的微雕、绘画、书法、根艺、 摄影、金石篆刻、嵌名联对等艺术作品。这些作品超凡脱俗,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。象戈壁这样涉猎如此众多的艺术门类,而且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,还十分少有。
戈壁曾在北京、新加坡、香港及美国多个城市举办过个人艺术展,作品选送德国、日本国际博览会展出,引起了轰动。部分精品为国内外著名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,原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、特命全权大使王英凡称赞说:“戈壁盛产人世美,古今中外独一家”。
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福建省武夷山,有一个名闻遐迩的《戈壁艺术馆》,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。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、李鹏、乔石、朱镕基、曾庆红、李铁映、钱其琛、王兆国、王光英、司马义·艾买提和诸多党、政、军负责人,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·威廉明娜·阿姆加德陛下、新加坡总统纳丹,都曾莅临《戈壁艺术馆》参观访问。
戈壁先生原名戈炳南。少时随启蒙老师学画画、学书法、学治印、学竹雕。1957年,因创作了一幅讽刺漫画,被打成“右派”。后来,他逃往人迹罕至的戈壁滩,想到敦煌去绘画,还将名字改为戈壁。不幸的是,不久被抓回原籍关押判刑。此后的二十多年间,戈壁受到了种种不公正待遇。他虽身处逆境,并不因此放弃追求艺术创作的理想。相反,从磨难中,经受了锻炼和考验,更加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,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戈壁的艺术生涯达到了顶峰,创作出许多气度非凡的优秀的艺术作品,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的珍宝,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赏。他的部分作品入编《中国文化艺术之最》、《苏州之最》。
戈壁先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也是我们《光明日报》美术编辑。记得当年我曾陪同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魏传统同志亲临戈壁家门,观赏他创作的一些雕刻艺术品。在用毛竹雕刻的《螃蟹》前,魏传统同志借题发挥说:戈壁在艺术领域有多少个项目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?他邀请戈壁去艺术学院任教。当时戈壁正在全身心投入创作大型立体微雕《圆明园》,无暇顾及别的事,因而没有应允。1989年,光明日报社为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艺术作品展,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,中国美术馆馆长、著名的雕塑大师刘开渠为展览会剪彩,一批政要、名流、行家出席了开幕式。他们对戈壁的艺术成就赞不绝口。刘开渠大师协地说:“戈壁是中国雕塑界中最‘微’的一个”。
有一位资深记者这样概括戈壁的艺术成就:“正是坚强与刚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戈壁艺术,戈壁的微雕作品达到当今中国的顶尖水平,这除了他非同凡响的创意外,还由于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书画功底赋予作品的艺术升华。他的书法刚柔相济,飘逸超脱,自成一家。他的画中有书法的韵味,书法中有画的意境,书画相融。在他的根雕造型中又吸取了书画的写意传神,而他书画作品又无不包含了根雕的骨韵。他的摄影更是融诗与画为一炉。他的金石篆刻自然得益于几十年的刀法功深。各艺术门类的融汇贯通,交相辉映,构成了蔚为壮观、令人仰止的戈壁艺术。”我以为,这个评价甚为准确、中恳。
但愿戈壁这棵艺术大树长青不老!
原光明日报总编:姚锡华
二零零八年时年八十岁